民族团结
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。民族团结一家亲,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。习近平总书记对促进民族团结十分重视。为了传承弘扬民族传统文化,赛罕区蒙古族幼儿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工作,旨在让家长、教职工更加深入了解民族团结的基本知识和政策。
民族团结基本知识
问:民族团结的内容是什么?
答:民族团结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中的和睦、友好、互助、联合关系。它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,也是我们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。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,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,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,也是我国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问:什么是民族平等?
答:民族平等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,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,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,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,具有同等的地位,在国家和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,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,履行相同的义务,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。民族平等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之一。它首先指各民族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的平等。
问: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是什么?
答:党委统一领导、政府依法管理、统战部门牵头协调、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、各部门通力合作、全社会共同参与。
问: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理念是什么?
答:重在平时、重在交心、重在行动、重在基层。
问: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是什么?
答:1.实现“一个目标”,即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,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。
2.达到“两个共同”,即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,共同繁荣发展。
3.增强“三个意识”,即国家意识、公民意识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。
4.树立“四个与共”,即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、荣辱与共、生死与共、命运与共的共同理念。
5.增进“五个认同”,即对伟大祖国、中华民族、中华文化、中国共产党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。
6.树牢“五观”,即树牢正确的国家观、民族观、文化观、历史观、宗教观。
问: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什么?
答: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。
问:民族团结进步的四项教育是什么?
答:民族法律法规、民族政策、民族理论和民族知识的教育。
问:民族团结进步创建“八进八有”是什么?
答:进机关、进企业、进社区(村)、进镇(街道)、进学校、进连队、进宗教活动场所、进网络。
有领导、有机制、有规划、有措施、有典型、有特色、有成效、有档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