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解更多科技资讯尽在“圈聊科技”。
今天跟大家聊一聊:对于国产芯片而言,55nm和5nm工艺有何区别?权威专家给出合理解释。
在近期国内很多权威半导体专家,都在呼吁国内应该把重心放在成熟工艺上,不要过分去追求跟风先进的制程工艺,而如今台积电以及三星的3nm工艺即将迎来量产,美国的IBM更是发布了2nm芯片的制程工艺,在这样的关键节点下,我们暂缓先进制程工艺的研发,是否存在合理性呢?
作为龙芯的总设计师,胡伟武院士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就说道:“我们没必要学习老美,他们研发5nm我们没必要跟着做”,很多人在刚听到这句话的时候,肯定第一感觉就是觉得这位院士不思进取,但是在听到院士的一番解释之后,很多人的态度都转变了,也逐渐理解了这句话背后的含义。
成熟工艺更为重要
作为国内芯片领域的资深院士吴汉明,就曾多次表示成熟工艺所占据的市场份额不容小觑,外加上目前全球面临的缺芯状态,仔细分析之后我们会发现,市面上缺少的基本上都是14nm以及28nm的成熟工艺芯片,而对于7nm以下的芯片反而供应充足,主要原因全球90%的需求只需要用到14nm及以上的芯片,而7nm及以下的芯片基本上只能用于手机等等电子产品上。
目前对于28nm的芯片紧缺还将持续两年或更久,而国内的需求更是达到了8个中芯国际的产能,目前国际上能够量产的芯片已经达到了5nm的水准,而中芯国际目前却卡在了7nm上,在这么大的劣势下,我们不去追赶反而把重心放在成熟工艺上,究竟是否合理呢?
对于国内来说成熟工艺的概念
目前国内芯片领域的整体工业水平还比较薄弱,能够完全自主生产的芯片工艺初步估计还停留在55纳米左右,因此对于我们来说基础是极其不牢固的,如果强上5nm工艺的话,正如国内的院士所说的那样,对国内芯片领域的整体发展并没有任何的好处。
光刻机作为制造芯片不可或缺的设备,目前国内能够制造的光刻机水平仅为90nm,和ASMl即将实现的3nm工艺水平,还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,这样的差距在短期之内是不可能赶超的,也就意味着如果我们要想快速实现5nm芯片的国产,就必须要高度依赖于欧美的技术,显然打造一条完全自主国产化的产业链才是目前最重要的。
而作为另外一个重要的设备刻蚀机,虽然中微半导体已经实现了5nm的级别,可以说已经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,目前也已经供应到了台积电的产业链当中,但由于国内相对应的产业链并不能匹配上,因此其价值也就被无限降低了,目前国内的芯片代工厂也越来越多了,但他们主要的工艺集中在了40纳米以及28纳米的芯片生产上,和国际上的顶尖代工厂相比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。
在国内55nm和5nm工艺有何区别?
针对这个问题,目前国内的权威专家也已经给出了解释。吴汉明院士就表示:“完全国产化的55纳米芯片生产线,是要比靠进口而来的5nm芯片来得更有意义的。”
仔细思考一下这一句话,再结合到华为目前面临的困境当中,我们就很好理解这句话了,虽然华为5纳米的芯片是自主研发设计的,但凭借着自身的能力,又或者国内的整体工业水平,是没有办法完成5纳米芯片的制造的,虽然名义上是国产芯片,但还是绕不过进口的命运。
这就是为什么国内一直在坚持打造完全“去美化”生产线的原因了,目前很多国内的芯片企业已经开始大面积审查含美的技术了,而最具代表的就是长江存储了,就算是螺丝钉都进行了全面的排查,除了自身的产业链之外,就连供应商也进行了一一排查,目的就是为了在最大程度上推动“去美化”进程。
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上,才能真正掌握主动权,无论是胡伟武还是吴汉明院士,他们的眼光都非常的独到,都把我们看是不理解的行为,给解释的非常的通透,同时也让国内的企业明白了稳中求发展的道理。
而目前台积电以及中芯国际都在扩产28纳米的生产线,这也足以说明一件事的话是对的,你们觉得院士的说法是否有道理?你们又有什么样的独到的见解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