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此不用为了作业鸡飞狗跳了(一搞作业就鸡飞狗跳)

公交号

“不做作业母慈子孝,一做作业鸡飞狗跳。”

这句最近网络上的流行语,道出了很多家庭的生活百态。听后感到好笑之余,也看到了很多父母的无奈。

谁不愿意自己的家庭母慈子孝其乐融融呢?为什么做作业这种常态的事会起到这么大的化学反应?问题出在哪里?

前几天和一位年轻的妈妈聊到孩子教育问题,她皱起眉头说:“不知道怎么管孩子,听过很多的方法,我去用了,可不知道这么做对不对。”

这是一位很负责的妈妈,因为想给孩子最好的教育,她不仅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,还关心孩子的心理素质、品行以及对社会的适应性。

明明是一个很用心良苦的妈妈,可孩子回应她的却是“好了,你不用说了,很烦” 。这样的亲子关系让她十分担忧和苦恼。

不是不教,是孩子不听她大了,青春期的孩子,管多了嫌我烦,管少了我担心啊。”

好像我们陷入了一个怪圈:说了,孩子烦;不说,自己烦。

而就在刚刚,我也经历了一场关于和自己7岁孩子做作业的“鸡飞狗跳”。

不同的是,我并没有像以往那样大发脾气,孩子虽有话语的反抗,但最后还是能心平气和地做作业,没有哭闹任性。

以前自己束手无策的感觉完全没有了,是什么改变了我们的现状呢?

盯着孩子埋头写字,偶尔教下他不会写的字,我思索着我在6Q教育里学习到的知识。

1.“我” 的重要性

三毛曾在散文中写道:“我们不肯探索自己本身的价值,我们过分看中他人在自己生命里的参与,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。”

杨绛先生在《一百岁感言》中写道:“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,到最后才发现,人生最曼妙的风景,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。”

我的老师告诉我:“这个世界除了自己无他人,能影响自己情绪的只有自己。”

当一系列父母课程的学习后,我知道我是一切问题的根源,在6Q《高EQ智慧父母》课中我才真正地找到了这个根源,我把自己给弄丢了。

当我通过学习不断找回自己后,在面对孩子不愿意去写作业时,我才能保持一颗平静的心,因为我看见了自己对孩子的爱和身为一位妈妈的担当。

我知道如果孩子问我为什么要做作业,我可以清晰明确地回答他:

“你现在的身份是学生,任务就是学习和做作业,这是老师能检验你们学习情况的一种方式,是出于对你们的爱和责任。

妈妈在与老师的配合中,能看到你的进步,能感觉到你平时上课的用心和认真,最重要的是妈妈看见你在学会自己对自己有交代,我很欣慰。”

我明白了原来看见自己,就能更好地看见他人。

在亲子关系和人际关系中,越是清楚地觉察自己才是一切问题的根源,越是能实现亲密沟通、家庭和睦。

2.温和而坚持的有效沟通

“你好好做作业吧。”

“你赶紧做作业,现在都几点了,做个作业动来动去,玩游戏没见你这样?”

“你再不做就做不完了哦,明天老师会批评,所有小朋友都看着你一个人没做!”

“你专心点,这都教了几遍了!”

家长监督孩子做作业,往往软硬兼施后,要么自己被孩子折腾得筋疲力尽,要么孩子被折腾的委曲求全,有些甚至武力全开。

有没有一种方式能让我们彼此的伤害降到最小呢,我想起自己刚才对孩子说的话:

(1)“我”状况表达——给对方建立安全感

“明天要开学了,看见你在玩平板,作业还有10页没完成,我有些担心。”

“你”状况的表达会让对方感受到被指责被命令,对方的防御机制会不知不觉升起,也就会失去沟通下去的意愿。

“我”状况的表达用客观的事实为基础,会有效降低对方的负向情绪。

(2)聆听事实和感受——共情理解和关注

“我拿走了平板,我知道你现在愤愤不平,生气恼火,我很能理解。”

当感受被关注并被体会到,双方也就初步建立了良好的连接,有助于谈话深入下去。

(3)欣赏——给对方价值感

“我有些生气你刚才说话的语气,但同时我也很欣赏你这么生气还能走进了书房学习,没有和我抢平板,也会向我合理表达‘我很生气’。”

人的渴望都是想被欣赏被认可的尤其在孩子小学阶段,价值感往往来源父母和老师的肯定,当自尊受到保护并被鼓励时,自信在孩子的心中会慢慢发芽。

(4)请求期待——尊重和平等

“我相信你知道作业是一定要做的,只是不希望妈妈现在催。也相信你是想被老师表扬而不是被批评的……妈妈很高兴也很欣慰,还要感谢你愿意现在开始做作业。”

每个人都有被满足期待的需求,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,也同样需要。

无论何时需求被满足时,都需要表示感谢因为没有人必须为你的需求负责,这是我理解的平等和尊重。

随着话语逐渐落下,孩子的情绪渐渐平复,而我用坚定的立场让孩子在这次事件中体验到,作业是要先完成的——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最主要。

当然教育的最终目的,不是机械的完成父母的要求,而是孩子能提升自己的内驱力,主动去完成一件事

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6Q教育的方法让我有能力加快这个过程,并维系良好的家庭和谐氛围。

当我越来越看见自己,接纳自己时,思绪如空气般轻松自如的进入我的脑海,告诉我要恰当的应对生活中的行为和话语。

当我越来越平静的与孩子交流时,通过孩子的反馈,我也越来越能看见他的闪光点。

让隐藏在暴躁话语和行为下的爱流动起来吧,其实爱一直都在,别让爱套上负担的枷锁,爱是愉悦和幸福的。

看着孩子一笔一划在写字本上练字的样子,我感到很祥和。

作业给了我和孩子在这匆忙时光中难得的停歇,歇一歇、静一静,享受和孩子相处的每分每秒,就算偶尔还是会有忍不住的烦躁,但更多的却是充满着对未来生活美好的期待和展望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公交号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