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今,问卷在我们的工作、生活处处可见,在培训中尤其如此。遗憾的是,十几年来,我看了无数读者提供的问卷 ,居然没有一份是有效的[快哭了]
这促使我于2016年每天早上5:30开始写书,以便赶在年底大家做年度培训计划前,看到《培训师成长实战手册:培训问卷设计和运用》这本书。
苏平老师著作,《培训师成长实战手册》系列第二本在这本书中,提供了有效问卷设计的三个步骤:想清楚、说明白、巧表达。针对每一个步骤,都有具体的方法、技巧和判定标准。
今天,我分享书中的“有效问题点检表”,帮助大家更快速检测问卷中问题的有效性。
有效问题点检表
当我们完成了一份问卷,不要急于发出,可以运用表1进行自评,看看问卷是否有效?
有效问题 点检表从表1中可以看到,问卷的设计并非只有设计问题这一环。这也是为什么:有些事,还没做就已经错了[可怜]如果你一上来就开始设计问题,那么,就难以避免问卷无效的尴尬结局了。
下面针对表1的内容和使用方法进行说明:
P--准备阶段
凡是预则立,不预则废,是指做任何事情,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,没有准备就会失败。这句话也适用于问卷设计。表1中“准备”阶段列出的内容,是问卷设计前准备的5WIH。其中:
- Why-做这份问卷的目的是什么?这个问题帮助我们明确该问卷的用途。本书中提供了问卷在培训前、中、后的用途,见表2。
明确问卷的用途,是后续问卷设计的依据。因为不同用途的问卷,目的、对象、侧重点均不同。
- Who- 问卷的填写对象是谁?关于他们,自己知道多少?还需要了解哪些信息?--通过这些信息的了解,有助于我们提出他们能够回答的、更精准的问题。
- Where-问卷是书面填写还是网络填写?如果是前者,问卷内容最多一页A4纸;如果是后者,建议问题更少,尽量使用封闭式问题。
- When-填写的时机对影响到问卷的整体设计。如果是课前的需求调研,可以将开放式问题与封闭式问题相结合;如果是线下培训前的入场调查,更适合3-4个封闭式问题;如果是培训后针对学员培训效果的测试,则问题要少而精,且围绕着课程的重点内容或学员们的共性问题进行设计。
- What-问卷的整体结构是否完整?问卷的整体逻辑和每一个问题的逻辑,都直接影响到问卷的有效性。 一份问卷的DNA,也就是整体结构包括四个部分:标题、前言、正文、结束语,缺一不可。例如,看似最简单的结束语如果欠缺,可能会给填写者带来负面的心理感受,影响到下次工作的配合度。标题不明确,会让填写者觉得问卷内容跟自己没有关系,从而敷衍了事......
D--设计阶段
设计阶段的重点是关注有效问卷的三性:针对性、客观性、逻辑性。其中:
- 针对性是问卷有效的前提。没有错误的答案,只有错误的问题。如果设计的问题大而全或很宽泛,肯定无法获得具体的答案,问卷汇总后的信息只是浪费时间而已。要想确保问题有针对性,就需要做好准备阶段的5W1H。
- 客观性是指提出的问题不存在假设、引导、暗示的字眼。如果把自己的假设当成事实来提问,会导致填写者无法回答或拒绝回答的情况发生。引导和暗示会将填写者的答案引向自己期待的方向,但未必是真实的信息,这与我们设计问卷的初衷相违背。
- 逻辑性首先体现在因果关系上,当我们想通过某个问题的选项偏好来做出某个推断时,选项与推断之间一定要有最直接的因果关系。例如,提出某个问题想了解学员对培训的态度,提出的问题是:你今年参加了几次培训?这是一个明显的逻辑错误。因为参加培训的次数多少,并不能推断出填写者对培训的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。员工参加培训的次数,主要取决于公司安排的课程多少,适合本人的课程数量,还有课程内容的实用性、培训师的授课技巧如何...... 其次,封闭式问题的选项是否全面,也会人为地影响到填写者的答案。
C--检查阶段
检查阶段需要我们换位思考,站在填写者的角度,是否有意愿、有能力回答这些问题?问题的表述是否清晰?问题是否衡量、是否有一致的答案?
- 要想填写者愿意回答问题,就需要巧表达,从问卷的DNA--标题、前言、正文和结束语四个方面入手。例如,标题要简洁、聚焦,考虑措辞;前言要体现出四心:让填写者安心、放心、舒心、窝心。
- 要让填写者能够回答,就需要问他们容易回答的问题和如实回答的问题。其中,容易回答的问题是指要问通俗易懂、不超出填写者知识和能力,且有足够信息回答的问题。如实回答的问题是提问时不要涉及隐私,要顾及填写者的面子,避免冲突。
A--完善阶段
针对表1的内容,其中若有一项的评估为“x”,则返回修改。完善后可以请他人尝试填写,看对方是否愿意回答、容易回答,且评估答案是否为希望获得的信息,以此判断问题是否有效。
综上所述,有效的问卷需要遵循PDCA循环,从以终为始做准备开始,先明确问卷的用途和想获得的信息,并收集填写者的信息,结合问卷填写的方式和时机确定问卷的形式和整体结构。之后,围绕着有效问卷的三性--针对性、客观性、逻辑性进行问题设计;然后换位思考,站在填写者的角度来评估填写者是否有意愿、有能力填写?问题的答案是否能获得想要的信息?最后,根据评估的结果进行完善和再次检验。
关于如果设计有效问卷的实操,我会在后续的文章中进行分享,敬请期待[玫瑰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