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什么是紫砂泥的目数?
要了解紫砂泥,必须对目数有个基本概念,紫砂矿料磨成粉以后,需要过筛,分为手工过筛和机械过筛,筛网的网眼大,过筛后的粉就粗,筛网的网眼小,则过筛以后的粉就相对细。
区分筛网的规格,国际通用的是“泰勒制”,把筛网每英寸长度(25.4毫米)上所具有的网眼数量称为目数,简称“目”,比如说“60目”,即表示该泥粉是用每英寸有60个筛孔的筛子筛过,目数少,则网眼大,颗粒粗,目数多,网眼小,颗粒细。
吾皿紫砂慕白壶2、常规紫砂壶泥料的目数一般是多少?
40目的泥粉最大直径为0.425毫米,
45目的泥粉最大直径为0.355毫米,
50目的泥粉最大直径为0.300毫米,
60目的泥粉最大直径为0.250毫米,
70目的泥粉最大直径为0.212毫米,
80目的泥粉最大直径为0.180毫米,
100目的泥粉最大直径为0.125毫米,
紫砂泥料目数过大,团粒尺寸过小,制坯时可塑性低,变形率高,目数过小,则团粒尺寸过大,在烧制时变形率高,成品率就相对低,目数的大小还会影响成品的透气性和吸水率。
现代手工炼制的泥料,目数一般在40-60目左右,60目左右的泥料制壶,烧成后壶的表面既细腻又有砂质感,泡养包浆后的光泽度也好,吸水率大概在3%-5%,所含有的石英、云母、赤铁矿等物质结晶相对多而玻璃相少,有较好的抗震性、透气性和物理强度,经得起骤冷骤热,透气不透水,泡茶不发生化学反应而只发生相宜的物理反应。
吾皿紫砂慕白壶3、紫砂壶的泥料目数,一直都是60目吗?
明代的泥料多在26-35目,清代早期的泥料多为35目左右,清代中期延续到1958年以前,泥料多为55-60目。
1958年前,宜兴紫砂泥料的制备,一直沿用石磨磨粉的手工制法,细度不高于60目,1958年开始用石轮碾破碎,加工细度仍控制在60目左右,1959年应用雷蒙粉碎机,其目数可高达180目。
现代制坯,手工制备的泥料为30-60目左右,机械制备的泥料则达到100-120目。
吾皿紫砂慕白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