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P营销理论被归结为四个基本策略的组合,即产品(Product)、价格(Price)、渠道(Place)、宣传(Promotion),由于这四个词的英文字头都是P,再加上策略(Strategy),所以简称为“4P’s”
1967年,菲利普·科特勒在其畅销书《营销管理:分析、规划与控制》第一版进一步确认了以4Ps为核心的营销组合方法,即:
产品(Product)
注重开发的功能,要求产品有独特的卖点,把产品的功能诉求放在第一位。
价格 (Price)
根据不同的市场定位,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,产品的定价依据是企业的品牌战略,注重品牌的含金量。
渠道 (Place)
企业并不直接面对消费者,而是注重经销商的培育和销售网络的建立,企业与消费者的联系是通过分销商来进行的。
宣传(Promotion)
很多人将Promotion狭义地理解为“促销”,其实是很片面的。Promotion应当是包括品牌宣传(广告)、公关、促销等一系列的营销行为。
劳特朗先生1990年在《广告时代》上面,对应传统的4P提出了新的观点:“营销的4C。”它强调企业首先应该把追求顾客满意放在第一位,产品必须满足顾客需求,同时降低顾客的购买成本,产品和服务在研发时就要充分考虑客户的购买力,然后要充分注意到顾客购买过程中的便利性,最后还应以消费者为中心实施有效的营销沟通。4C即:
1)消费者的需要与欲望(Customer's needs and wants);
2)消费者获取满足的成本(Cost and Value to satisfy consumer's needs and wants);
3)用户购买的方便性(Convenience to buy);
4)与用户沟通(Communication with consumer)。
有人甚至认为在新时期的营销活动中,应当用“4C”来取代“4P”。但许多学者仍然认为,“4C”的提出只是进一步明确了企业营销策略的基本前提和指导思想,从操作层面上讲,仍然必须通过“4P”为代表的营销活动来具体运作。所以“4C”只是深化了“4P”,而不是取代“4P”。“4Ps”仍然是目前为止对营销策略组合最为简洁明了的诠释。
4Ps与4Cs的相互关系对照表
类别
4Ps
4Cs
阐
释
产品(Product)
服务范围、项目,服务产品定位和服务品牌等
客户(Customer)
研究客户需求欲望,并提供相应产品或服务
价格(Price)
基本价格,支付方式,佣金折扣等
成本(Cost)
考虑客户愿意付出的成本、代价是多少
渠道(Place)
直接渠道和间接渠道
便利(Convenience)
考虑让客户享受第三方物流带来的便利
宣传(Promotion)
广告,人员推销,营业推广和公共关系等
沟通(Communication)
积极主动与客户沟通,需找双赢的认同感
时间
20世纪
60年代中期(麦卡锡)
20世纪
90年代初期(劳特朗)